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
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2009-06-24 15:16 想当年 回国求学, 遇文革 学业全废, 无奈何 下乡“修球”(“修理地球”之谓也), 再返城 工厂分配, 至退休 清风两袖, 现如今 弄孙自悦, 喜读书 天地遨游, 开博客 朋友相会。 2009年6月26日
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  

2016-02-26 16:39:26|  分类: 灯下漫笔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
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

/林枫

 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
 

(续前)离开畹町,我们往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进发。

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公里处,以其秀丽奇异的自然人文景观及佛教圣地名闻遐迩:潺湲的扎朵河九曲十廻,清清曲水上的小桥扑拙简雅,奇山怪石峥嵘险峻,银练似的瀑布凌空直下;森林茂密,古木参天,保存有大叶榕、细叶榕“森林魔王”绞杀藤以及有“上亿万年活化石”之称的树蕨等数十种珍稀植物。

我们来游时,正值春节期间,在通往峡谷尽头瀑布的山路上,上上下下的游人如织。步行约一个小时,隐约听到隆隆的水声,前头有旅客惊呼,到了到了,见到瀑布了。我们抬头望过去,果然,只见一条白色的匹练尽管没有李白笔下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那般壮观,“数百尺”还是有的。这就是莫里瀑布——今天的主题景点。

游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。到莫里不看瀑布算哪般!

亲们,我们算是到此一游了。哈哈!


下午2时许,我们回到瑞丽,依约登门拜访我们的老友吴丽琳。

丽琳闻声下楼开门迎接我们上去。瑞治和她,十多年没见面了;而我更长,怕有二三十年。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她,满头银发,风采依旧:厚厚镜片后面的那双眼睛,依然清澈明亮,炯炯有神;圆圆脸上的笑容,依然亲切慈祥,善良乐观。这就是丽琳,一个半个多世纪前响应国家号召,扎根云南边疆瑞丽农场至今,曾经一度荣获云南省劳模的印尼老归侨!

记得上世纪大约八十年代左右,她第一次在瑞丽农场被评为省劳模时,当年的《云南日报》和《云南人民广播电台》登有记者写她的一篇特别长篇报道:“拳拳赤子心”。我特地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寄到瑞丽给他。

眼前这栋四层楼漂亮的楼房,是她和老谢(俊祺)辛辛苦苦,费尽心机,东借西凑,砸锅卖铁,前后费了近十年的功夫才盖起来的。


在三楼丽琳的卧室,我看见老谢的遗像。相里得老谢,和我认识的生活中的老谢一样,一副老实巴交,不苟言笑的模样。我还似乎感觉到他的嘴角在露出一丝对人生无奈的苦笑。

面对物欲横流,万花筒般的现实社会,我们有许多善良老实,可爱单纯的老归侨,彷佛一夜之间,头上“华侨”的光环骤然消退,一下子失去了应对生活的能力,只留下许多的无奈和苦笑。

 

我对着老谢的遗像,心里说,老谢,久违了,我来看你了。你生前没有盖完的房子,是后来你的两个儿子从银行贷款六十万元接着盖起来的。他们都很出息,老大在瑞丽市政府的园林局工作,老二从事旅游工作,都成家立业了,给你添了一个孙子和孙女。现在两家人都和丽琳住在这栋屋子里,和和美美。可惜你无福消受,走得有点早。

为了这栋屋子,你生前和丽琳殚精竭虑,东借西凑,中间还被包工头骗去数万元现金。工程一度停工。这个打击对你很大。你后来查出晚期肝癌,和这个打击不无关系。

76年秋,我和瑞治旅行结婚,还特地绕道福州找你。那时你是福州铁厂的技术员,百忙中腾出你的单生卧室接待新婚的我们,带我们游览几处福州的名胜。80年代,我们有女儿后,瑞治几次带着女儿到瑞丽农场你们家度假,受到你和丽琳的热情接待。那时你们住房简陋,就几间乡村茅草房,日子过得结结巴巴--苦哈哈!

 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
 (老伴和吴丽琳在一寨两国大门合影)
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 (瑞治和丽琳在一寨两国水井前合影)
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 (对面是缅甸的芒秀

 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 (瑞治与丽琳留影)

(原创)《猴年春节滇西旅游日记二》 - 枫林晚 - 在下郁文的博客 枫林晚
 (一寨两国内一景)

下午,丽琳带着我们游览离市区10多公里的一寨两国景点。这是个傣族寨子,国境线将这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,中方一侧称为银井,缅方一侧称为芒秀。景区内有一寨两国水井、一寨两国秋千、缅傣风格的寺庙佛塔等景点。

丽琳介绍说,上世纪70年代,对面的芒秀是缅共的解放区,红旗招展,一派革命气势。穿着绿色军装的缅共战士随处可见。我们瑞丽农场那时有不少男职工也跑到那边去参加。以至于有一年,农场春耕男劳力发生严重不足。于是女职工们成群结对过去芒秀,强烈要求他们的男人回来。

这样的趣闻,在今天的人看来,有点让人忍俊不禁,又无法理解。

 

入夜,丽琳的二儿子做东,要请我们全家到瑞丽一家有名的傣族饭店进餐接风;而我因收到我仰光来瑞丽的老友陈铁民兄的“英雄帖”,只好兵分两路,瑞治带着女儿、女婿和外孙女参加丽琳这边的聚餐会,我则“单刀赴会”,应约到铁民兄那里和他“煮酒论英雄”。

 

2016年2月26日补记


 
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7)| 评论(2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